涓涓细流进农家 帮扶浇出幸福花——张家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纪实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

“山里头陡不过大关山,川儿里旱不过张家川,东石峡水库是两眼泉,山高嘛,水远着枉然”。“清粼粼的甜水在流淌,关山儿女在欢唱,清粼粼的甜水流进了千家万户,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滴水浓浓情,感恩共产党送来了幸福水,圆了张家川人千百年的梦”。这是不同时期张家川县当地民间流传的花儿,前者唱出了当时群众为水翻山越岭,肩挑畜驮的艰难局面;后者唱出了现今自来水通村入户,实现从“水源头”管到“水龙头”的转变。 
张家川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县域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典型的丘陵沟壑地貌,饮水难、饮水不安全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多年来,党和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脱贫致富的基础民生工程常抓不懈,紧紧围绕县域自然地貌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坚持“以水源定规模、按地势建工程、规划一次到位、分年组织实施”的建设思路,以东峡、石峡两座水库和马鹿河为水源,按照缺水的程度,先难后易,自西向东建成了渠子梁等6处跨乡镇、跨流域千吨万人以上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全覆盖解决了全县15个乡镇250个村30.1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和不稳定的问题,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饮水安全全覆盖。建设成效得到各级党政组织和受益群众的认可,农村居民实现了祖辈能够用得上自来水的梦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的先进典型县。 转变发展思路,确保政策扶持到位 “十三五”以来,张家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在基本完成6大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实现自来水通水到户的基础上,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补短板、强弱项为抓手,积极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针对早期工程设计标准低、部分设施老化的现实,实施主干管道扩容和户用设施改造工程,进一步稳定供水保证率;针对石峡水库多年淤积,蓄水能力下降,遇极端干旱年水源有可能存在不足的后顾之忧,通过调水方案优化比较,县级统筹投入资金3200万元,实施东峡水库年调水183万m3至石峡水库,确保石峡水库水源水量充足,主干管道扩容新增自来水入户率提高1.5个百分点。实施户用设施改造工程,投入1368万元,一次性更换智能水表3.6万户,实现全县自来水户用智能水表计量达到100%。变被动收费为主动缴费。巩固提升市县统筹投入资金1.25亿元,占投资总量的41.8%,投资力度是历史上少有的,整个“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由有到好,由量到质的转变,夯实了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基础。 狠抓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到位 坚持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步开展,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在全面质量管控的同时,补充完善工程设计缺陷和不足,达到以建设强管理,为管理促建设的目的。在工程开工建设期。建设单位与管理人员常年驻守在工地,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法人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组织整改,突出对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单位抽检行为的检查,重点从设计、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保六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在重要隐蔽工程建设中,实行巡视、旁站、测量、检查、严格监控施工过程,关键工序按设计要求,边施工边验收,同时加强进场材料检查检测,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管材及配件、闸阀、水泵、净水设备等工程材料,必须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以施工材料的安全保证水质安全。在村级与入户管网工程实施中。有效探索和实行建设管理一体化,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协调作用,调动受益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监督村级管网埋深和供水设施施工质量,多措并举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坚持建管同步,确保安全管理到位 针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覆盖面积大,极易受自然因素干扰多的特殊性。张家川县在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学习吸收外县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自来水管理模式,实行供水管理单位直通用水户一站式管理,做到通水、建卡、计量、收费、服务“五到户”,减少中间环节,确保群众“吃上明白水,交上公道钱”。 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制定县级运行管理办法,明晰工程产权和管理责任,用协议形式与受益村户签订管理合同;通过物价部门调研和听证,实行基本水费加计量水费的两部制水费收缴办法,全县一价制3.9元/吨,水费基本达到了应收尽收,收缴率在96%以上,农业供水优惠电价政策,维修养护基金制度保证全面落实,降低运行成本,为后期设备更新和工程大修储备资金。 管理机构到位。按照管理模式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实行县有管理站、工程有管理所、乡镇有服务站的“169”三级运行管理机构,配备7名专职水质检测员,39名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实行划片包村、责任到户的办法,每名管理人员负责10~15个村2600户左右的日常维护,以工资待遇,保障措施调动工作积极性,解除工作后顾之忧。 水质达标到位。在水源保护上,不同水源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环保部门负责履行水源保护职责,使水源水质达到二级以上水质标准。在水处理设施建设上,按照地表水的特性,6大工程都安装敞开式一体化净水设备,水源水通过净水设备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程序进行净化处理,余氯和浊度自动检测,在水质检测方面,水厂坚持做到常规9项指标的检测、水质检测中心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检测,确保水质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达标,水质检测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创新管理模式,确保便民利民到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难点是收费难、维修难,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是因势引导,将心比心,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只要供水稳定正常,群众积极配合,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张家川县供水管理单位做到了贴心为群众服务,及时有效兑现维修时限承诺,在县城和中心城镇设有配件仓库,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时无备,储备从“源头”到“龙头”的各类配件,遇到故障维修能及时拿得出,用得上,为群众按成本价提供质优价廉的配件,并免费上门服务,减轻群众负担,为落实冬季防冻措施,管理人员向用水户普及冬季防冻技术措施,确保四季有水吃,为方便群众就地就近缴费,管理所和乡镇服务站都设有收费服务点,要求管理人员24小时手机开机,并把电话号码和监督电话印在户用明白卡上,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和监督,遇到较大故障,供水管理单位领导职工一齐上,无论酷暑或严寒,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维修,尽快为群众通水,这些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措施,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邵芳红撰稿 马建忠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