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黄河之水润戈壁 助推发展富移民 ——甘肃水投建设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1-07-27 浏览次数:
![1627281779268.jpg X0{9Q[4(F`5UNP}P({9$$(E.jpg](http://www.gsswtz.com/upload/1/cms/content/editor/1627281779268.jpg)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来到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总书记进学校、访农户、问民生。他强调,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离不开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甘肃省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甘肃水投”)和当地政府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政府、市场携手发力,加快建设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有了这项工程,通过景电二期工程引来的黄河水,得以存得住、能调蓄,从而历史性解决黄花滩移民区农业用水问题。 滔滔黄河水通过泵站,经过管道,越过山丘,汇入调蓄水池,流进千年荒原,成为移民区6万多人生存致富的依靠、产业发展的命脉和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绿色屏障。 引来市场资金“活水” 富康新村、感恩新村、阳光新村、富民新村……走进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沿着省道一路向东,可以看到众多移民新村。郭友平的家就在富民新村里。 2019年,从山区搬到移民区后,47岁的郭友平不再去新疆打工了。在移民新村里,他搞起蔬菜种植,成为管理6个温室大棚的“郭队长”。 为了保护生态、脱贫致富,黄花滩有6.24万人像郭友平一样,从古浪南部山区搬来生态移民区,过上了新的生活。 古浪南部山区属于祁连山的一部分,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而黄花滩处于中部平坦川区。从2012年开始,古浪县持续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生态移民小城镇,搬迁安置了南部高深山区6.24万人。 力求“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当地大力引导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养殖业和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但这里本来就缺水,大面积开发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将需要大量用水。经过测算,黄花滩移民区灌溉缺水量在2020年达3678万立方米,缺水率82.17%。 武威市、古浪县多次向上争取,决定在黄花滩移民区新建调蓄水池,利用景电二期工程灌溉间歇期储蓄黄河水,从而提高移民区供水保障能力,于是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应运而生。 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主要是建设5座大容积调蓄水池(1—5号)、3条引水渠道和10座小容积蓄水池。2018年7月,在古浪县政府主导下,1号调蓄水池开工建设。但因筹措渠道单一,资金出现短缺,工程建设进度缓慢。 这时,甘肃水投主动作为,参与到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建设之中,积极承担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这个工程必须要干下去,要让移民群众搬过来以后能稳住、能致富!”甘肃水投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崇锋说。 在甘肃省委有关领导亲自推动下,甘肃省水利厅经研究明确,由甘肃水投与古浪县共同组建专业供水公司,负责融资和项目建设运营管理;项目资本金由甘肃省水利厅、武威市和古浪县分别筹措,其余资金由供水公司通过银行贷款解决。甘肃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建海说:“古浪县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黄花滩移民区季节性用水不足问题,政治意义十分重大,国家、省上都高度重视和关注项目建设,省水利厅在资金安排上要全力保障;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好甘肃水投省级投融资平台作用,通过两手发力,彻底解决项目的资金问题。” 2019年3月,甘肃水投与古浪县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甘肃水务古浪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起工程项目融资和建设、运营管理职责。甘肃水投通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古浪县支行,取得信贷授信5.5亿元。至此,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建设资金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为了降低移民区群众用水成本,甘肃水投进一步发挥省级层面协调优势,紧抓政策机遇,积极向省水利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汇报争取,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徐崇锋多次努力协调,争取各类资金。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甘肃水投先后争取和落实水利部水利发展基金、省水利厅配套和奖补资金、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前期费、武威市奖补资金等各类资金共计7.37亿元,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要建就建标杆工程!” 一路看着“大水缸”从无到有,一路看着黄花滩的移民群众农业用水从紧张到充足,甘肃水务古浪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天林感慨地说:“我们整个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辛苦是值得的!” 甘肃水投领导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始终坚持“以水为本、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明确要求“要建就建标杆工程!造福家乡,造福百姓。” 建设“标杆工程”,离不开能打硬仗的管理团队。工程建设期间,徐崇锋多次前往施工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今年6月18日,徐崇锋来到黄花滩,在5号调蓄水池建设工地自豪地拍了一张照片发给家人。他对家人说:“看,这就是我们甘肃水投人的事业,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事业。”甘肃水务古浪公司成立时,甘肃水投从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任命工程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抓落实力度大的经理层干部作为甘肃水务古浪公司主要管理人员,为工程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建设“标杆工程”,离不开地企双方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古浪县积极协调审批、土地、环保等手续办理,帮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甘肃水投发挥投融资和管理优势,与之形成合力,保障了建设进度。 建设“标杆工程”,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之初,甘肃水投考虑到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水池周边闲置荒地较多的情况,因地制宜延伸扩展绿化范围,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八步沙六老汉精神”,致力打造“生态水利工程”。在1号调蓄水池外围绿化带,栽种有丁香、山杏、金叶榆、马尾松等多种树木,有的已经长到一人多高。据了解,1—4号调蓄水池绿化面积由原设计的1300多亩扩大到近2100亩,仅1号池绿化面积就达到580多亩,较原设计扩大了近5倍,栽种各类苗木9万余棵,池边生态环境得到更进一步改善。 建设“标杆工程”,要做好工地标准化建设。5号调蓄水池工程项目部,工地厂区干净整洁,施工道路洒水降尘,施工场所实行封闭化管理,“六牌一图”张贴规范,文明工地管理要求一一落实。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施工现场被武威市、古浪县评为文明施工模范点,多次组织其他建设单位前来观摩学习。“我们把省水投公司关于工地标准化建设的有关要求,贯穿落实到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既强化了质量、安全和环保水保管控,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甘肃水务古浪公司总经理夏涛说。 建设“标杆工程”,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在甘肃水务古浪公司调度中心,调蓄水池当前库容、水位、出水量等数据,闸阀、水泵、拦网、门禁等实景视频,供需水对比表、水位高程曲线、设备变形曲线分析、水温过程线等逻辑图表,全都清晰显示在电脑屏幕,让人一目了然。工作人员通过黄花滩灌区调度运行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掌握各个调蓄水池情况,实现远程管理和统一调度运行。“等系统调试完毕,监控数据集成到位,可实现从灌区渠首至斗渠全过程流量监测和远控。”张天林说。 2021年1月,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被武威市委、市政府评选为2020年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示范项目”,并奖励资金100万元。武威市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工程建设取得的良好成绩和效益,在全市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戈壁滩活了起来” 黄花滩5号调蓄池,在池底,挖掘、堆土、平整,多辆工程机械往来穿梭;在池坡,测量、讲解、安装,技术员指导着施工人员进行预制块衬砌。放眼望去,一座巨大的椭圆形“大水缸”面容初露。 5号调蓄池总容积370万立方米,是整个黄花滩移民区容积最大的水池,也是5座大调蓄池中唯一在建、尚未蓄水的水池。夏涛介绍说,5号调蓄池正在进行的是预制块衬砌安装、砂砾石盖重料铺设等施工步骤,已经属于收尾阶段,“按照合同工期,5号调蓄池是在2022年4月完工。为了早日蓄水,造福移民区群众,我们不断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督促参建单位加大投入,采取夜间施工等方式加快进度。按照目前进展,我们可以在今年8月完成5号池主体工程建设,具备蓄水条件。” 听闻消息,富民新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堂喜不自禁:“等5号池子蓄水了,我们搞种植业更有保障,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收入能变得更多了!”张延堂说,黄花滩供水调蓄工程的实施给自己和广大移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从搬到移民新村起,他始终关注着这项工程进展。 伴随着哗啦啦的水声,在1号调蓄水池可以看到,入水口处奔涌而来的黄河水,泛起白色浪花,源源不断地注入池内。夏涛说,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甘肃水投全力推进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建设进度。目前,1号调蓄水池已建成,正在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先后蓄水约655万立方米,累计供水约452万立方米。2—4号调蓄水池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蓄水,累计蓄水约580万立方米。 水稳定,产业兴。“以前这一片是大沙丘,什么也种不了。通过调蓄水池,解决了生产用水,大棚里有滴灌和喷淋,种啥长啥,戈壁滩活了起来!”古浪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管理员鲁万军说。 在富民新村的温室大棚里,农作物通过滴灌带同时浇水、施肥。郭友平每天去看看乳瓜、西红柿、草莓的长势,“想想以前在新疆打工的苦日子,我感到非常满足!现在我不仅有了新家,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块的收入,还能照顾到家庭。” 2019年,古浪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7%,达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标准。2021年2月,富民新村党支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俯瞰黄花滩生态移民区,茫茫戈壁上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调蓄水池,犹如散落在大地的蓝宝石,在骄阳下发出晶莹光亮。粗细不一的输水管线蜿蜒曲折,一节一节向移民区延伸。 黄河之水奔腾流淌,戈壁滩真的“活”了。
|